通過緊密型醫共體平臺建設,利用醫共體資源管理平臺,提高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;通過基層醫療信息系統建設,實現資源下沉和業務協同,加快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,推動構建分級診療、合理診治和有序就醫;通過醫保支付方式改革,實現醫保基金有效利用,居民醫藥費用負擔合理控制。
1、 醫共體資源管理系統
通過全方位梳理醫療機構已有的資源,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,主要包括機構、科室、醫生、專家團隊、排班、藥品、診療項目等基礎資源;通過整合資源達到資源統一管理的目的,并對應用系統提供統一的標準資源,利于區域資源的互通共享和統一分配,調整優化區域內醫療資源的結構布局,促進醫共體區域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,提升基層社區服務能力,也有利于醫療資源上下貫通。
2、檢驗共享服務中心系統
實現醫共體總醫院檢驗資源下沉與共享,居民在基層衛生院就診時,衛生院做不了檢驗,可以開立上級醫院的檢驗項目并收費,在衛生采集檢驗樣本,實現標本流轉配送人民醫院檢驗室,檢驗結束后結果返回基層衛生院,極大降低患者就醫難度,同時也擴展了縣醫院的服務面。
3、區域影像共享服務中心
實現醫共體總醫院檢查資源下沉,衛生院做不了檢查項目,可以開立上級醫院的檢查項目并收費,患者去上級醫院做檢查,免去排隊預約流程,做完檢查結果回傳至衛生院,減少患者就醫流程,方便就醫。
4、分級診療
搭建轉診平臺,實現不同等級醫療衛生機構間的轉診申請、審核、接收等雙向轉診的流程管理。通過電子病歷共享調閱,實現轉診患者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的病歷資料的共享,實現檢驗檢查結果互認。
5、業務監管
醫共體業務監管系統是監管縣級醫院為龍頭、鄉鎮衛生院為樞紐、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一體化管理的縣域緊密型醫共體的業務,涉及衛生資源監管、財務狀況監管、藥品及耗材監管、醫療設備監管、醫療服務監管、公共衛生監管、醫保管理監管、分級診療監管、病歷共享監管等業務。
6、基層醫療機構管理信息系統
覆蓋基本公共衛生、基本醫療、家庭醫生簽約、移動App等功能,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(站)、鄉鎮衛生院、村衛生室提供一體化服務管理平臺。
1、利用醫共體運營管理平臺,對總醫院的行政、人員、財務、業務、信息、績效、藥械實施“七統一"管理。
2、利用資源管理平臺,整合醫共體內醫療機構、科室和醫生基礎數據,為分級診療,區域預約診療系統,遠程會診等業務系統提供基礎數據;整合醫生資源和專家團隊,管理專家到基層衛生院坐診;設置醫院檢驗檢查項目權限,配置可以下沉下級醫院開立的檢驗檢查項目。
3、通過平臺醫共體總醫院醫療資源共享下沉,上級醫院的檢驗檢查項目、醫技人員等資源,通過區域影像中心和檢驗中心,可以開放給基層衛生院,提升了基層服務能力,方便患者就醫。
1、河南省鞏義市醫共體平臺項目
2、寧夏自治區中寧縣醫共體平臺項目